IPv4地址分为五类:A类、B类、C类、D类和E类。每一类地址拥有不同的网络号和主机号范围。A类地址的网络号范围为1-126,主机号范围为0-16777215;B类地址的网络号范围为128-191,主机号范围为0-65535;C类地址的网络号范围为192-223,主机号范围为0-255;D类地址用于多播,E类地址保留供将来使用。不同类型的地址适用于不同规模的网络,这直接影响网络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IPv4地址分类方式为网络设计和管理提供框架。A类地址适用于大型网络,B类地址适用于中型网络,C类地址适用于小型网络。这种分类使得网络规划和地址分配更加有条理和高效。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IPv4地址资源逐渐枯竭。为解决这一问题,IPv6被应运而生。IPv6采用更灵活的地址分配方式,不再局限于五类地址模型,从而更好地满足现代网络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