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 编码(也称为百分号编码或URI编码)是一种用于在统一资源标识符(URI)中表示非ASCII字符的方法。它最初是为了解决在早期互联网中传输非英语字符时出现的问题而被引入的。
URL 编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986 年发布的 RFC 1738 标准。该标准定义使用百分号(%)后跟两位十六进制数字的方式来表示非ASCII字符。这种编码方式使得包含特殊字符的URL可以在不同系统和应用程序之间安全地传输。
随着时间的推移,URL 编码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1998年发布的 RFC 2396 标准进一步扩充可在URL中使用的字符集,包括拉丁字母、数字和一些常见的标点符号。这使得URL 编码可以更好地支持各种语言和文化。
2005年发布的 RFC 3986 标准则进一步完善 URL 编码的规范,明确编码的具体语法和应用原则。这个标准一直延续至今,成为 URL 编码的主要参考依据。
如今,URL 编码已经成为互联网中广泛使用的标准,不仅用于URL,也应用于表单数据、HTTP头部等各种场景。它不仅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也使得包含特殊字符的内容可以在不同系统间无缝地进行交互和共享。